联系我们

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关于变更办公地址的通知

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

办公地点现在已经搬迁至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同时为方便大家联系,固定电话已经变更

新号码010—58562339。特此通知。

地址:北京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邮编:100035

电话:010-58562339

传真:010-58562339

邮箱:cngjzj@163.com

网站(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www.cngjzj.com/

博客(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blog.sina.com.cn/cngjzj

交通路线图 (点击观看大图)

到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行驶路线

机场线路1

从首都机场乘坐机场专线,在东直门站下车换乘地铁2号线开往西直门方向,在西直门站 C 口出站:

1、沿西直门内大街向东直行100米,右拐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2、向南直行50米,绕过 国二招宾馆 沿着中大安胡同向东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机场线路2

从首都机场内乘坐机场直达西单的大巴,在西单站下车,乘坐出租车到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1号楼。

附近公交地铁:

公交官园站:107路,运通106路

公交西直门南:387路,44路,800内环,816路,820内环,845路

地铁车公庄:地铁二号线

地铁西直门:地铁二号线

公交车公庄东:107路,118路,701路

公交车公庄北:209路,375路,392路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中国中医药年鉴》(学术卷)编委会召开

2016年08月02日

复制链接 打印 大 中 小

<



《中国中医药年鉴》(学术卷)编委会召开

选择高质量的论文是关键


时间:2016-08-01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杨柳


  本报讯 (记者杨 柳)“《中国中医药年鉴》(学术卷)是反应中医药事业发展的一面镜子,是展示中医药学术进展的一扇窗口,这就决定了编纂的重点必须紧紧围绕国家中医药发展的重大战略,全面、及时、准确地反映国家的中医药重点科技任务,重大科研项目所取得的重要进展和重大成果。”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中国中医药年鉴》编委会主任委员王国强在7月29日召开的2016年《中国中医药年鉴》(学术卷)编委会暨审稿会议上表示,“从数量庞大,质量水平参差不齐的文献当中研究筛选出质量上乘、学术创新明显的论文,是编好《年鉴》学术卷的关键所在。”

  《年鉴》副主编、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文献研究所所长梁尚华介绍,2016卷的编纂工作始于2015年9月,编辑部利用国内外期刊文献数据库,检索2015年度反应科技最新成果的高质量的论文,对155种、1600多本杂志进行了下载、分类,供编委和撰稿人选题和参考;其次邀请了部分编委和专家进行选条工作,并且组织人员进行纂写,最终确定2016卷可纂写条目2100条。

  《年鉴》常务副主编、上海市卫生计生委副主任郑锦表示,《中国中医药年鉴》(学术卷)作为我国中医药行业的编年体史料性工具书,综合展示每年全行业事业发展的整体成就和学术进展的突出成果。在《年鉴》编辑过程中上海从中收获很多,有机会与全国各学科领域的中医大家、名家切磋交流。见贤思齐、开阔视野、认识不足、努力改进。

  王国强充分肯定了《年鉴》编委会取得的成果,并提出下一步编委会应进一步把握《年鉴》学术卷的总体定位,提升编撰质量和水平,形成一套能充分发挥编委、编辑、撰稿人等各方面积极性的机制;同时优化《年鉴》学术卷的工作流程,在期刊的收录、论文的筛选和评价,以及条目的确立和撰写等各环节上加以科学的规范,建立健全相应的标准;编委会还应进一步增强《年鉴》(学术卷)的服务功能,在做好纸质版出版发行的同时,也要加快载体创新,充分运用数字化和网络化、新媒体等技术和手段加快建设《年鉴》的专业网页、微信、客户端,以及APP平台,表现形式上的多样性。

  当天《中国中医药年鉴》(学术卷)网站同期上线,编委及撰稿人代表就《年鉴》改革发展思路进行交流讨论,共有近50人参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