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关于变更办公地址的通知

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

办公地点现在已经搬迁至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同时为方便大家联系,固定电话已经变更

新号码010—58562339。特此通知。

地址:北京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邮编:100035

电话:010-58562339

传真:010-58562339

邮箱:cngjzj@163.com

网站(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www.cngjzj.com/

博客(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blog.sina.com.cn/cngjzj

交通路线图 (点击观看大图)

到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行驶路线

机场线路1

从首都机场乘坐机场专线,在东直门站下车换乘地铁2号线开往西直门方向,在西直门站 C 口出站:

1、沿西直门内大街向东直行100米,右拐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2、向南直行50米,绕过 国二招宾馆 沿着中大安胡同向东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机场线路2

从首都机场内乘坐机场直达西单的大巴,在西单站下车,乘坐出租车到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1号楼。

附近公交地铁:

公交官园站:107路,运通106路

公交西直门南:387路,44路,800内环,816路,820内环,845路

地铁车公庄:地铁二号线

地铁西直门:地铁二号线

公交车公庄东:107路,118路,701路

公交车公庄北:209路,375路,392路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澳门:为中医药走出去开窗搭挢

2016年08月02日

复制链接 打印 大 中 小

<
中国(澳门)传统医药国际合作论坛搭建起中医药“一带一路”发展的发声和交流平台,论坛举办地澳门不仅是中医药的重要对外窗口,更是一座连接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桥梁——

澳门:为中医药走出去开窗搭挢


时间:2016-08-01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胡彬



  7月28日,历经近五百年西方文明洗礼、东西方文化交融共存的澳门,以一场论坛的形式,昭告世人其将承载起一个新的使命:发挥澳门联通中西的地域和文化优势,推动中医药“一带一路”建设,成为中医药走向世界的澳门窗口,建起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医药合作的澳门桥梁。

  以“交融、创新、共享,促进人类健康”为主题的2016中国(澳门)传统医药国际合作论坛在澳门举行。论坛上,与会专家紧密结合国家“十三五”中医药海外发展布局,以“一带一路”中医药国际交流合作为主线,围绕中医药国际注册的技术与政策、国际医药管理法规、国际市场分析和国际业务发展与策略,中医药医疗保健、中医药健康旅游、以及中医药文化交流等议题展开讨论。

  论坛助力中医药大步走出去

  论坛上,一群富有活力的外国人引起了其他与会者的注目。他们刚刚参加了“葡语国家传统医药领域合作研修班”,主要是来自巴西、佛得角、几内亚比绍、莫桑比克、葡萄牙和东帝汶等国家传统医药领域官员和技术人员。他们表现出了对中医药的浓厚兴趣。

  论坛不仅使国内外专家们了解了澳门在中医药领域的发展现状,更成为中医药“一带一路”发展发声平台、交流平台、资源整合平台,大大提升了澳门传统医药的国际知名度。

  特区政府将中医药作为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重点领域,给予强有力的政策和资金扶持。近年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推动澳门中医药工作作为落实国家大政方针的重要方面,分别与澳门特区政府社会文化司和粤澳中医药科技产业园签署合作协议,重点支持澳门建设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药合作中心以及参与中医药“一带一路”建设,支持粤澳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建设国际级中医药质量控制基地和国际健康产业交流与交易平台。

  作为“粤澳合作框架协议”下首个落地项目,粤澳中医药科技产业园自成立以来,加强以技术为主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以业务拓展为主的国际交流合作平台建设,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论坛上,粤澳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开发有限公司与中国—葡语国家经贸合作论坛(澳门)常设秘书处、莫桑比克卫生部等签署合作备忘录,还与石家庄以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美国中药联商会、葡萄牙植物化学和植物疗法协会、巴西中医学院等签约,将开展多项合作。

  在传统医药国际注册分论坛上,围绕如何推动中药在国际上注册展开深入研讨,诸如欧盟注册的政策与技术解读、美国传统医药注册和FDA标准、东盟国家注册的政策解读和策略分析等话题,都引来中外专家学者和企业界的深入研讨和反复追问。一些成功的案例给人以启发,一些国外政策的解读分析让人豁然开朗……

  中医药重要的对外窗口

  澳门拥有近五百年的中葡文化交融发展的历史背景,并且地处广东省珠江三角洲核心,是连接东南亚、欧盟、拉美地区的纽带,中西方文化交融,区位优势明显,地位独特,更是“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

  澳门有着浓厚的中医药发展氛围以及民众基础。目前在澳门注册执业的中医超过600人、中药房110多间,综合型式的中西医诊所有200多间。除政府卫生中心、私立医院、慈善医疗机构外,中医从业员遍布大街小巷,为居民提供服务。

  澳门中医药学会会长石崇荣介绍,在澳门,中医医疗服务经营方式主要包括政府或慈善机构开设的中医门诊部、私立机构开设的中西医诊疗场所、中医私人诊所,以及在中药房应诊等,当中大部分以私人机构形式运作为主。

  澳门特区政府于2009年启动实施“医疗补贴计划”,通过补助居民医疗开支,在推广家庭医生制度及鼓励巿民重视个人保健的同时,加强公营医疗实体及私营医疗市场的合作,提升社会医疗服务综合水平、多元化的发展。

  每位澳门居民可凭永久性居民身份证每年获发600澳门元的医疗券,在加入医疗补贴计划的指定私人卫生单位使用。在这些指定的卫生单位中,包括很多中医医疗机构,据澳门卫生局统计,参加2016年“医疗补贴计划”可提供中医医疗服务的机构或个人有302家。据医疗券开始发放一年后的统计表明,近一半的市民选择用医疗券进行中医保健。医疗券的使用,推动了中医药在澳门的极大发展。

  “澳门的中医药发展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一方面形成了同居民休戚相关的局面,另一方面政府也在推动中医药的发展,在全球化的今天,寻找一条澳门经济发展的新道路。”澳门中华中医药学会会长孙洁说。

  “一带一路”发展的纽带

  “一带一路”沿线对中医药存在强烈需求。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际合作司司长王笑频介绍,仅在2011~2014年间,就有俄罗斯、法国、马来西亚、意大利、澳大利亚、乌克兰、白俄罗斯等30多个国家,提出与我国合作在海外建设中医医院、开展中医医疗合作。环顾全球,承认中药药品身份的国家和地区基本分布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这些市场对中药的需求增长较快,存在巨大发展潜力。目前中国已签署13个中外自贸区协定,其中绝大多数包含中医药内容。未来前景广阔,据估算,遍及全球的中医药服务市场每年的服务产值有500亿美元。

  王笑频透露,《中医药“一带一路”发展规划》或将于今年年底前发布。澳门是中国和近邻国家进行交流的根据地,更作为中医药“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将为推动中医药与现代生命科学、生物技术、西方医学的结合,搭建中医药在国际领域交流与合作的新平台。

  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将“世界旅游休闲中心”及“中国与葡语国家商贸合作服务平台”作为支援澳门建设的目标,并将国家的中葡论坛常设秘书处设在了澳门。澳门特区政府提出三大新兴产业发展,中医药产业位列其中。

  作为中医药“一带一路”发展的重要纽带,澳门将连接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为中医药走出去搭建桥梁,开启新通道。

  正如一位参会专家有感而发,以“澳门论坛”搭建“澳门康桥”为题作了一首诗:“今天,我们迎来了‘交融、创新、共享’大健康时代,让我们共筑起‘澳门康桥’的健康纽带。中医药合作共赢需要‘澳门论坛’点亮,‘一带一路’中医药国际化进程需要‘澳门康桥’牵手。……相信通过‘澳门康桥’会让世人关注健康、让世界关注中医药、让全球关注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