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关于变更办公地址的通知

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

办公地点现在已经搬迁至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同时为方便大家联系,固定电话已经变更

新号码010—58562339。特此通知。

地址:北京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邮编:100035

电话:010-58562339

传真:010-58562339

邮箱:cngjzj@163.com

网站(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www.cngjzj.com/

博客(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blog.sina.com.cn/cngjzj

交通路线图 (点击观看大图)

到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行驶路线

机场线路1

从首都机场乘坐机场专线,在东直门站下车换乘地铁2号线开往西直门方向,在西直门站 C 口出站:

1、沿西直门内大街向东直行100米,右拐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2、向南直行50米,绕过 国二招宾馆 沿着中大安胡同向东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机场线路2

从首都机场内乘坐机场直达西单的大巴,在西单站下车,乘坐出租车到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1号楼。

附近公交地铁:

公交官园站:107路,运通106路

公交西直门南:387路,44路,800内环,816路,820内环,845路

地铁车公庄:地铁二号线

地铁西直门:地铁二号线

公交车公庄东:107路,118路,701路

公交车公庄北:209路,375路,392路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北京通州将全面构建中医药精准服务人才培养传承体系

2016年08月03日

复制链接 打印 大 中 小

<



北京通州将全面构建中医药精准服务人才培养传承体系


时间:2016-08-02 

来源:光明网 

作者:张程伟


  近日,北京通州召开中医药工作大会,通州22名“名老中医学术经验传承人”正式拜田德禄、吕仁和、肖承棕等8位国家级名老中医为师,展开为期三年的学习。

  此次拜师活动是继2012年后通州举办的第二届名老中医学术经验传承拜师仪式。仪式上,“传承人”代表为老师行礼、敬茶、献花,并齐声宣读“拜师帖”。

  吕仁和教授代表8位国家级名老中医讲话,希望22名徒弟认真学习,将中医药技术传承并发扬光大。随后,与会领导为“京津冀中医专家师资团”6名指导老师颁发聘书,为东直门医院中医医联体成员单位和“通州区中医骨干人才团队”授牌、授旗。

  据了解,今年通州将全面构建中医药精准服务人才培养传承体系,以基地建设为依托,以师带徒和培训为手段,以培养中医药精准服务人才为目的,采用“1+7”模式。“1”即建立一个“通州区中医骨干团队”,“7”即建成七个基地。

  中医药精准服务人才培养传承体系以传统的师承教育模式,分层次培养国家级、区级中医人才。定期开展中医适宜技术培训、中医康复技术培训、国家级名老中医学术经验传承系列培训、中医专科护理培训等一系列教育培训工作,鼓励基层中医人员到二、三级医院跟师学习,提高基层医师中医药服务能力。选取具备条件的基层医疗机构建立名医工作室10处、传承工作室4处,将中医特色专科疗法进行系统化、理论化的整合梳理,凝聚中医特色。

  “通州区中医骨干团队”突破地域、职称限制,凝聚全区优秀中医骨干,为通州区中医药事业传承工作提供人力资源保障。团队分为医疗技术团队和健康科普宣讲团队,以“立足精准、服务百姓”作为工作宗旨,每月2次对基层医疗机构进行技术指导、巡诊、病案质控、科普宣教,进而达到全面提升基层医疗机构中医服务水平、规范中医诊疗模式的目标。

  “京津冀中医专家师资团”由京津冀地区的国家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组成,依托通州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建立6个工作室,负责培养三地基层中医临床人才,传承具有京津冀各地特色的中医特色诊疗和技术。首批遴选学员为通州区18名中医医师,采取师承培养方式,培养周期3年。团队还将主办全国中医经方高峰论坛、开展基层经方知识培训。同时,加大三地精优人才交流力度,采用多种形式,制定机制,培养中医药精准服务实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