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关于变更办公地址的通知

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

办公地点现在已经搬迁至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同时为方便大家联系,固定电话已经变更

新号码010—58562339。特此通知。

地址:北京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邮编:100035

电话:010-58562339

传真:010-58562339

邮箱:cngjzj@163.com

网站(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www.cngjzj.com/

博客(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blog.sina.com.cn/cngjzj

交通路线图 (点击观看大图)

到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行驶路线

机场线路1

从首都机场乘坐机场专线,在东直门站下车换乘地铁2号线开往西直门方向,在西直门站 C 口出站:

1、沿西直门内大街向东直行100米,右拐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2、向南直行50米,绕过 国二招宾馆 沿着中大安胡同向东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机场线路2

从首都机场内乘坐机场直达西单的大巴,在西单站下车,乘坐出租车到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1号楼。

附近公交地铁:

公交官园站:107路,运通106路

公交西直门南:387路,44路,800内环,816路,820内环,845路

地铁车公庄:地铁二号线

地铁西直门:地铁二号线

公交车公庄东:107路,118路,701路

公交车公庄北:209路,375路,392路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针灸临床疗效获《内科学年鉴》认可

2016年09月14日

复制链接 打印 大 中 小

<



针灸临床疗效获《内科学年鉴》认可

以往国际权威医学期刊刊载针灸临床研究共4篇,1篇结果阳性,但随访期差异不大,其余3篇分别得出不确定和阴性结果,此次研究结果阳性,且总治疗效应可持续20周


时间:2016-09-14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林晓斐


  本报讯 (记者林晓斐)国际权威医学期刊《内科学年鉴》9月13日在线发布针灸临床研究论文《针刺治疗慢性严重功能性便秘的随机对照试验》,纸质版将于今年12月见刊。

  研究结果显示,单纯的电针治疗可明显提高慢性便秘患者的完全自主排便次数,总治疗效应可持续20周,且疗法安全,为治疗慢性严重便秘提供了一种新选择。

  该研究由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刘保延和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针灸科主任刘志顺牵头完成。试验历时3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等国内15家医院共同完成1075例样本的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

  研究团队通过中心分层区组随机化的方法,把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和假电针组(对照组),分别接受8周电针针刺穴位天枢、腹结、上巨虚和假电针浅刺双侧天枢旁、腹结旁、上巨虚旁非穴点。试验发现,8周电针治疗可以安全有效地增加慢性严重便秘患者的完全自主排便次数,治疗结束后疗效可持续12周。刘志顺介绍,电针针刺操作手法与穴位选择均遵循中医针灸理论的指导。

  据统计,全世界近亿人遭受便秘困扰,目前主要采取口服泻剂或促动力药,虽能取得即时疗效,但长期应用易产生药物依赖及结肠黑病变、泻药性便秘等副作用。此前,系统评价表明针灸治疗可能有效,但证据强度不高。

  以往国际权威医学期刊刊载的针灸临床研究共有4篇,分别发表在《柳叶刀》、《美国医学会杂志》和《内科学年鉴》上。其中德国人在2006年发表的针刺治疗膝骨性关节病试验,结果为针刺组优于对照组,但随访期差异不大。其余3篇对针灸临床疗效分别得出不确定和阴性结果。此次研究结果为阳性,且被国际内科学领域“第一刊”《内科学年鉴》发表,不仅为针灸治疗慢性便秘的疗效提供了国际认可的高质量证据,也为中医针灸疗效科学性证明的探索奠定了基础,有力回应了西方医学界对中医针灸临床疗效科学评估的质疑和针灸不过是“超级安慰剂”的说法。

  刘保延认为,严格遵循国际临床研究管理规范是此次研究成果取得的关键,“统计学方法、思路及论文的语言表达都应严谨客观,避免自评性语言。”

  通过该项研究,团队还建立了以国际专家为主的数据安全监察委员会,进行数据核查和安全性监察;制定了行业组织标准《针灸临床研究管理规范》;建立了针灸临床试验注册登记中心,并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国际临床试验注册平台项目管理部门的认可。今后针灸临床试验可以在这一专门的注册网站登记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