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关于变更办公地址的通知

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

办公地点现在已经搬迁至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同时为方便大家联系,固定电话已经变更

新号码010—58562339。特此通知。

地址:北京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邮编:100035

电话:010-58562339

传真:010-58562339

邮箱:cngjzj@163.com

网站(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www.cngjzj.com/

博客(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blog.sina.com.cn/cngjzj

交通路线图 (点击观看大图)

到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行驶路线

机场线路1

从首都机场乘坐机场专线,在东直门站下车换乘地铁2号线开往西直门方向,在西直门站 C 口出站:

1、沿西直门内大街向东直行100米,右拐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2、向南直行50米,绕过 国二招宾馆 沿着中大安胡同向东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机场线路2

从首都机场内乘坐机场直达西单的大巴,在西单站下车,乘坐出租车到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1号楼。

附近公交地铁:

公交官园站:107路,运通106路

公交西直门南:387路,44路,800内环,816路,820内环,845路

地铁车公庄:地铁二号线

地铁西直门:地铁二号线

公交车公庄东:107路,118路,701路

公交车公庄北:209路,375路,392路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福建中医药大学:“全景仿真创业”培养中医药人才

2016年10月12日

复制链接 打印 大 中 小

<

福建中医药大学:“全景仿真创业”培养中医药人才


时间:2016-10-11 

来源:新华社 

作者:孟昭丽 陈弘毅



  新华社福州10月9日电(记者孟昭丽、陈弘毅)通过融合“互联网+”概念、融合中医药专业特色、融合闽台青年交流平台,福建中医药大学营造出全景仿真创业实践环境,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

  潘丽婷是福建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学生。今年年初经过层层选拔后,她以“堂主”身份负责该校大学生创业项目“承创堂”河洛中医馆的日常运营。

  记者看到,古色古香的诊室里,患者多是福州大学城各大高校的学生,潘丽婷和她的十几个团队成员穿梭在各个科室,忙碌地抓中药、代煎中药、做针灸推拿等。在这里,医保卡刷卡功能也已接入。

  “除了接诊、开处方等业务由有资质的医师、学校老师代劳外,从成本核算到业务创新,都与校外中医馆一样,所有日常运营管理均‘真刀真枪’。”潘丽婷说,“承创堂”目前已经完成医馆营业执照办理工作,获得中医内科门诊、药品销售认证等相关手续。

  不仅仅是“承创堂”,还有“咏春拳”传人陈伟的“禅易手”工作室、石锐的“茵荀本草有限公司”等项目,入驻学校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的16个创业项目均具有中医药专业特色,且都已申领工商营业执照及进行税务登记。

  “当前高校中医药人才培养还存在着毕业生生源与用人结构明显偏差、就业去向单一且选择基层单位较少等问题。”福建中医药大学团委副书记刘少渝说。

  “一方面医学方向学生就业面比较窄,本身创业意愿和创业能力不足;另一方面涉医的相关审批工作较为复杂,一些有创业意愿的学生容易‘望而却步’。”刘少渝说。

  为此,学校探索“全景仿真创业”模式鼓励学生创业,打造“创新+创业+实训”平台,通过创业带动就业,进而撬动了中医药人才的供给侧改革,并初见成效。

  “我们创业团队的成员来自中医学院、药学院等不同院系,创业让大家对于医院日常运营都有了直观的了解。”开发煎药APP的该校学生黄晓青说。

  参与开发煎药APP的该校学生詹志坤说,学校为此还提供了最优的政策呵护和物质保障,开辟了创业手续“一站式”办理绿色通道,大学生创业活动也被列为创新性学分奖励,可以作为公共选修课学分,这也激发了大家创业的积极性。

  “突出中医药特色的创新创业活动,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业素养,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专业知识学习,提升学生就业能力,最终形成创新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福建中医药大学学生工作处处长翁锋说。

  “在像潘丽婷这样的团队里,我们有意识地培养愿意到基层工作的中医药管理人才和医护工作者。目前,已经有个别学生毕业到基层开诊所,希望以后会带动更多人走下去,服务基层百姓。”福建中医药大学党委副书记林羽说。

  几位创业者告诉记者,在国家鼓励中医药产业发展和创新创业两大“利好”背景下,与中医药相关的健康产业和自主创业项目在未来几年会呈现上升趋势。他们希望,在基层诊所审批、创新创业专项基金扶持等方面获得更多支持,让中医药人才供给侧改革之路更加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