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关于变更办公地址的通知

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

办公地点现在已经搬迁至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同时为方便大家联系,固定电话已经变更

新号码010—58562339。特此通知。

地址:北京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邮编:100035

电话:010-58562339

传真:010-58562339

邮箱:cngjzj@163.com

网站(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www.cngjzj.com/

博客(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blog.sina.com.cn/cngjzj

交通路线图 (点击观看大图)

到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行驶路线

机场线路1

从首都机场乘坐机场专线,在东直门站下车换乘地铁2号线开往西直门方向,在西直门站 C 口出站:

1、沿西直门内大街向东直行100米,右拐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2、向南直行50米,绕过 国二招宾馆 沿着中大安胡同向东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机场线路2

从首都机场内乘坐机场直达西单的大巴,在西单站下车,乘坐出租车到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1号楼。

附近公交地铁:

公交官园站:107路,运通106路

公交西直门南:387路,44路,800内环,816路,820内环,845路

地铁车公庄:地铁二号线

地铁西直门:地铁二号线

公交车公庄东:107路,118路,701路

公交车公庄北:209路,375路,392路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苗侗医药文化街贵州凯里开市 体验中国苗侗民族医药文化

2016年11月30日

复制链接 打印 大 中 小

<

 

 

苗侗医药文化街贵州凯里开市 体验中国苗侗民族医药文化


时间:2016-11-29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周燕玲

 

 


  中新网凯里11月27日电 (周燕玲)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凯里市苗侗医药文化街27日开市,这是一个可以体验中国苗侗民族医药文化的好去处。

  苗侗医药街位于贵州黔东南州凯里市民族风情园内,开市当天,记者看到整条街宛如一条文化长廊,飞檐吊脚青石为阶,建筑风格独具民族特色,在苗侗药材市场,来自黔东南州各县市身着少数民族服饰的卖药材者们正忙碌着跟游客介绍各类药材功效。

  除了苗侗药材市场,苗侗医药街还建有中医馆、苗医馆、侗医馆诊疗区、苗侗医药养生保健区、苗侗医药健康产业培训基地等。

  黔东南州是中国苗族、侗族人口最集中的地区,因气候温润生物资源丰富,物种齐全。中国中医资源普查表明,黔东南州共有2743种中药资源,被称为“天然药库”、“苗侗药都”。

  近年来,贵州省苗药产业成长迅速,呈现出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发展态势。2015年,以苗药为主的民族药销售额突破300亿元。

  “民族医药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应该发扬光大。”上世纪70年代开始行医的九节茶药制作工艺非遗传承人张树发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在长期生产生活中,历代苗医工作者“亦农亦要,上山采药,下山行医”,形成了“一病一方”的诊疗特色,铸就了“千年苗医、万年苗药”的美誉,同时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两纲、五经、三十六症、七十二疾”的苗医理论体系。

  目前凯里市有苗侗民间医生2000余人,2005年和2008年黔东南州卫生局举办民族医生培训学习班,经考试考核合格后发给128人“民族办法医师执业证”允许在户籍地行医,从法规的层面为民间民族医师的行医“准入”开放了通道。

  贵州凯里市2016年9月获中国民族医药学会授予“苗侗医药养生之乡”称号。黔东南州委常委、凯里市委书记张淼表示,苗侗医药展示了原生态文化的精髓,是绿色经济和民族文化产业,苗侗医药文化街将打造为苗侗医药、康复养老、休闲养生为一体的健康旅游示范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