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关于变更办公地址的通知

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

办公地点现在已经搬迁至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同时为方便大家联系,固定电话已经变更

新号码010—58562339。特此通知。

地址:北京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邮编:100035

电话:010-58562339

传真:010-58562339

邮箱:cngjzj@163.com

网站(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www.cngjzj.com/

博客(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blog.sina.com.cn/cngjzj

交通路线图 (点击观看大图)

到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行驶路线

机场线路1

从首都机场乘坐机场专线,在东直门站下车换乘地铁2号线开往西直门方向,在西直门站 C 口出站:

1、沿西直门内大街向东直行100米,右拐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2、向南直行50米,绕过 国二招宾馆 沿着中大安胡同向东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机场线路2

从首都机场内乘坐机场直达西单的大巴,在西单站下车,乘坐出租车到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1号楼。

附近公交地铁:

公交官园站:107路,运通106路

公交西直门南:387路,44路,800内环,816路,820内环,845路

地铁车公庄:地铁二号线

地铁西直门:地铁二号线

公交车公庄东:107路,118路,701路

公交车公庄北:209路,375路,392路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中医界闪亮明珠——走近非遗传承人王兆凯

2016年12月07日

复制链接 打印 大 中 小

<

 

 


中医界一颗闪亮的明珠——走近市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王兆凯

来源:淮安新闻网



  中国江苏网6月13日讯 (记者 陆彦平)中医文化,肇自远古,历经千年,代代相传。在我市中医界,王兆凯的“名头”很响:市级非遗项目王氏祖传乳糜尿治疗技术第一传承人、《乳糜尿中医证治》专著第一作者、国家专利“乳糜尿冲剂”第二发明人、乳糜尿专科首席主诊医生、省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常委、省市两级科技进步奖第二完成人。

  这位1944年出生于淮安区、成长于淮阴区、从医40多年的老中医,目前仍奋战在临床一线,治疗患者、传经授道。

  中医世家 五代相传

  确切地讲,是父亲王绍和把传承火炬交到了王兆凯的手中。

  王家世代从医,王兆凯已是第五代。父亲王绍和6岁入塾,16岁随父学医,20岁起悬壶两淮。解放前曾入镇江医政学院学习,1954年再入省中医学校(南京中医药大学前身)深造,毕业后即回淮阴丁集创建了淮阴第一个综合医院的中医科。他承传祖业,把中医尿浊膏淋与现代医学之乳糜尿结合研讨,并以中药为特色进行治疗,创立了治疗乳糜尿“一方八法”,其理、法、方、药自成体系。改革开放以后,在省卫生厅有关领导的关怀与倡议下,丁集医院正式更名为淮阴乳糜尿专科医院,这是全国第一家治疗乳糜尿的专科医院,有“院在苏北一乡村,名传中华各省市”的佳话。乳糜尿专科医院在全国交流了办院的创新经验,王绍和被评为省劳模,并享受国务院首批颁发的特殊津贴。

  为了使祖传技术代有传人,王绍和在培养许多学生的同时,还先后将自己的儿子王兆凯和王兆军送到中医院校学习,继承中医事业,并相继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进入专科队伍。

  医术精湛 医德高尚

  王兆凯从小在治病救人的环境中长大,受祖父、父亲精湛医技和大医品德的耳濡目染。1960年,他报考了中医院校,毕业后即跟随父亲从医。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王兆凯已经成为王氏治疗乳糜尿队伍中的中坚力量,从医多年,他治愈病人数万,影响海外,在全国领先。为方便来自全国各地的乳糜尿患者就诊,2007年淮阴区政府成立了淮阴吴鞠通中医研究院,乳糜尿专科迁至淮阴城区。经过五年的不懈努力,乳糜尿专科已经成为淮安市首批中医重点专科,并被评为江苏省中医重点专科建设项目。

  走进淮阴区长江东路的吴鞠通中医研究院二楼,写有“千里寻医人,幸得守护神”、“华佗再世,妙手回春”等字样的锦旗,挂满了王兆凯的门诊室。患者的心声,是对王兆凯精湛医术、高尚医德的最好证明。

  为了让祖传医术后继有人,王兆凯收了不少学医的弟子。不过,有一个现象让王兆凯很忧心:不少中医院,中医特色太少,部分中医西医化,诊断时过多依赖仪器设备,忽略传统上的“望、闻、问、切”。他经常教育弟子:一定要诊断清楚,病因明确,用药到位;不要盲目做各种检查,增加病人的负担。如今,弟子王殿虎已成乳糜尿专科的主治医师,可以独当一面了。

  实践研究 奋斗数年

  王绍和一生都在与病患打交道,暮年时他经常谆谆教导王兆凯兄弟二人:“实践重要,研究同样重要,要更好地治病救人,就要努力著书立说,经验和方法才能世代相传。我年纪大做不到了,我希望你们能做到。”

  父亲的这句话指明了王兆凯之后的努力方向。从研究到实践,从实践到研究,王兆凯数十年如一日不畏艰辛,努力为心中的梦想奋斗着。记者采访当日,在他的办公桌上,看到了厚厚一摞的医学工具书。“医生这个行当,一定要勤学,要在医书中博古通今,治疗方法要学会推陈出新,才能更好地治疗病患。”王兆凯白天行医,晚上看书写作,累,但因喜爱,他乐在其中。

  上世纪九十年代,王兆凯主持了中医治疗乳糜尿科技进步奖的申报;他研制的“乳糜尿冲剂”获1999年国家专利;2003年,呕心数十载撰写的《乳糜尿中医证治》一书由中国科技出版社出版发行,弥补了医学界没有治疗乳糜尿专著的空白。此外,王兆凯的学术成果获多项国家发明专利和多项科技进步奖,目前正承担国家科技部下达的“中医药古籍与方志的文献整理”江苏省项目。

  只是,因手续繁杂、缺少资金,“乳糜尿冲剂”等科研成果无法进行现实转化,这令王兆凯兄弟感到无奈。

  链接>>>

  乳糜尿主要是由丝虫引起,在全世界七十多个国家都有流行,发病普遍,约一亿多感染者。在我国分布在东南沿海、黄河长江中下游等地区,约二十个省市自治区为该病流行区,全国的乳糜尿患者近期内有1500万之多。由于无特殊疗法,大多患者求治无门,王氏中医治疗乳糜尿的理法方药解决了这一难题,即医学界公认的“一方八法”。据1979年淮阴县科委统计随访,认为临床治愈率达96%,十年以上不复发率为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