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关于变更办公地址的通知

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

办公地点现在已经搬迁至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同时为方便大家联系,固定电话已经变更

新号码010—58562339。特此通知。

地址:北京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邮编:100035

电话:010-58562339

传真:010-58562339

邮箱:cngjzj@163.com

网站(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www.cngjzj.com/

博客(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blog.sina.com.cn/cngjzj

交通路线图 (点击观看大图)

到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行驶路线

机场线路1

从首都机场乘坐机场专线,在东直门站下车换乘地铁2号线开往西直门方向,在西直门站 C 口出站:

1、沿西直门内大街向东直行100米,右拐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2、向南直行50米,绕过 国二招宾馆 沿着中大安胡同向东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机场线路2

从首都机场内乘坐机场直达西单的大巴,在西单站下车,乘坐出租车到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1号楼。

附近公交地铁:

公交官园站:107路,运通106路

公交西直门南:387路,44路,800内环,816路,820内环,845路

地铁车公庄:地铁二号线

地铁西直门:地铁二号线

公交车公庄东:107路,118路,701路

公交车公庄北:209路,375路,392路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中医馆筑牢百姓健康“防护网”

2016年12月15日

复制链接 打印 大 中 小

<

 

 

 

2016年,陕西投入5000万元在社区、乡镇卫生服务机构建设500个中医馆,中医药在养生保健、防病治病和康复等领域的特色优势得到充分施展——


中医馆筑牢百姓健康“防护网”

时间:2016-12-15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赵文

 


  “幸亏家门口有中医馆、有董大夫为我们的健康保驾护航,要不然我们这样80岁的老人,真不知道怎么解决日常看病问题。提及开设在居民社区、几分钟就能到达的国医馆和中医大夫董建党,住在西安市兵器工业205所社区的退休老职工郭长安赞不绝口,充满感激。

  早在2012年,患有冠心病的老伴王桂兰在久治不愈的情况下,找到了社区中医馆的董大夫,经过几年中医调理,她的身体状况大有好转。此后,董大夫就成了这对空巢老人身边最亲近、最信赖的人了。

  百姓看病首选中医馆

  近年来,陕西把加强社区、乡镇卫生机构的国医馆、中医馆、中医堂等中医药综合服务区建设作为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的重点,着力将简便廉验的中医药服务向基层推进,夯实了中医药生存与发展的根基。迄今为止,该省已投资约1.46亿元用于建设1295个社区、乡镇卫生服务机构中医馆,已经建成的中医馆基层卫生机构一改往日冷清旧貌,成为群众养生调理和康复治疗的首选场所,呈现出“哪里有中医馆,哪里病人爆满”的景象。

  “我是做了心脏手术后来做康复治疗的,在这儿看病,医生很耐心,中药品种全,价格也便宜。”经常来西安青年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看病徐大妈对中医馆情有独钟,因为这里中医内、妇、儿科和理疗、康复科室齐全,定期还有大医院的专家来此坐诊。

  西安市在3年前就率先实现了城市社区中医馆的100%全覆盖。在辛家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干净整洁的治疗室配有中医频谱电疗仪、针灸拔罐器械等设备;在治未病科,居民可以通过体质辨识了解自己的体质,医生随之对不同的体质进行针对性的健康建议。杜卫华大夫介绍说,该馆的月门诊量已经超过1000人次,儿童保健、针灸理疗推拿、术后复健等服务深受百姓喜欢。

  中医堂带火了中医药

  2015年起,铜川市在全市社区和乡镇卫生服务机构建设统一规范的“孙思邈中医堂”:有设置齐全的中医诊断室、中医康复治疗室和中药房库,配备2~3名中医、中药师,能开展中药、针灸、推拿、火罐、敷贴、刮痧、熏洗等10种以上服务,月中药处方不低于30%,月非药物疗法人次数不低于10%,年开展中医药文化宣传不少于2次……

  “中医堂带火了中医药,越来越多慢性病患者愿意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看病就诊,我们经常是排着队等着,这现象在以前是从来没有的!”铜川市东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师郭林深有感触。

  几年前的铜川市东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陈炉镇和下高埝镇卫生院,只能做些公共卫生和简单的西医诊疗服务,日门诊量仅10余人次。而在中医堂建成后,面貌焕然一新,不仅有中式风格的装修、药柜和桌椅,有中医专家问诊室、针灸推拿科、康复理疗室、中药房、煎药房,还有体现药王文化中药常识宣传栏等。业务骨干经过北京中医药大学适宜技术培训后,技术水平大幅提高,日门诊突破80人次。

  今年8月,陕西省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在铜川调研中医药工作时,对该市自筹资金为所有社区、乡镇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孙思邈中医堂”给予高度评价,认为这一做法极大地缓解了基层群众看病难题,是有益于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创举。

  “十三五”期间,该省提出100%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6%的乡镇卫生院将建成中医馆、中医药综合服务区或标准化的中医科、中药房,这里将成为中医药服务的“前沿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