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
办公地点现在已经搬迁至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同时为方便大家联系,固定电话已经变更
新号码010—58562339。特此通知。
地址:北京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邮编:100035
电话:010-58562339
传真:010-58562339
邮箱:cngjzj@163.com
网站(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www.cngjzj.com/
博客(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blog.sina.com.cn/cngjzj
交通路线图 (点击观看大图)
从首都机场乘坐机场专线,在东直门站下车换乘地铁2号线开往西直门方向,在西直门站 C 口出站:
1、沿西直门内大街向东直行100米,右拐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2、向南直行50米,绕过 国二招宾馆 沿着中大安胡同向东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从首都机场内乘坐机场直达西单的大巴,在西单站下车,乘坐出租车到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1号楼。
公交官园站:107路,运通106路
公交西直门南:387路,44路,800内环,816路,820内环,845路
地铁车公庄:地铁二号线
地铁西直门:地铁二号线
公交车公庄东:107路,118路,701路
公交车公庄北:209路,375路,392路
2017年04月02日
稿源: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 编辑:郭立鸿 2017-04-01 08:13
清明节有两层意思:一是指节气,一是指节日。
它是中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每年的阳历四月五日(或前后一天),现在已经列入国家法定的假日了。由于我国阴历的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的反映了一年四季的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我国劳动人民都用它来安排农业活动。《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岁时百问》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清明时节,麦长三节”等农业谚语。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
但是,清明作为一个节日,与纯粹的节气又有所不同。节气是我国时令顺序、物候变化的标志,而节日则包含着一定的历史渊源、某种纪念意义和风俗活动。
清明节原来是古代二十四节气之一,后来又变成了一个祭拜先人的节日,这与“寒食节”有很大的关系。而寒食节的由来又有一段凄婉悲壮的真实故事。
春秋战国时代,晋国君主晋献公非常宠爱他的妃子骊姬,想把王位传给骊姬生的小儿子奚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得自杀了。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逃走,在外面落难飘零了十九年,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各种屈辱。原来跟着重耳一道出逃的臣子,大多陆陆续续的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追随他不离左右。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送给重耳吃,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割股奉君”的故事。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他就是著名的“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
晋文公称帝后,对那些与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抱不平。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惭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可是,下人去了几趟,介子推就是不来。介子推是有名的义士和孝子,他携母隐居在山西绵山不肯出仕,晋文公便御驾亲自去请。可是,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里的时候,只见大门紧闭。介子推知他要来,不愿见他,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的大山里(今山西省介休市东南的绵山)。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必背母而出。晋文公于是下令点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七天七夜,终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母子俩被烧死在一棵大柳树下,晋文公万分懊悔和痛苦,跪伏对着尸体哭拜一场,然后安葬了遗体。为了纪念这位忠臣和孝子,他下令将绵山改称介山,将定阳县改名介休县,将放火焚山的4月4日这一天定为每年的“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一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以纪念介子推。
传说晋文公见到介子推时,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像有什么东西。他掏出来一看,原来是一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将血书藏入袖中,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临走时,他伐了一段烧焦的柳木,到宫中做了双木屐,每天望着它叹道:“悲哉足下,”怀念介子推,从此,古人将尊贵的朋友称为“足下”。(注:我认为这首诗并非介子推之作,是后人托附所写。)
第二年,晋文公率领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树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爱地折了一些枝条,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因清明与寒食节连在一起,以后清明扫墓成为民间的风俗,清明也就成了节日了。
从此以后,晋文公常把血书带在身边,作为鞭策自己执政的座右铭。他勤政清明,励精图治,把国家治理得很好,晋国非常强大。此后,晋国的百姓得以安居乐业,他们对有功不居、不图富贵的介子推非常怀念。每逢他死的那一天,大家禁止烟火来表示纪念。他们还用面粉和着枣泥,捏成燕子的模样,用杨柳条串起来,插在门的上方,召唤介子推的灵魂,把这东西叫做“之推燕”(介子推亦作介之推)。此后,寒食、清明成了全国百姓的隆重节日。每逢寒食,人们即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枣饼、麦糕等。在南方,则多为青团和糯米糖藕。每届清明,人们把柳条编成圈儿戴在头上,把柳条枝插在房前屋后,以示怀念。以上这段史实,见于《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僖公二十四年《史记·晋世家》、西汉刘向《新序·节士篇》、《后汉书·周举传》等。
唐玄宗开元二十年,他诏令天下,“寒食上墓”。因寒食与清明相接,后来就逐渐形成清明扫墓了。北宋时期清明节很是普遍,现在流传下来的中国十大名画之一的张泽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的就是北宋徽宗年间清明时节,东京汴梁(开封)汴河两岸繁荣热闹的景象。
清明上河图片断
清明的古碑,写着民族的文化;清明的青塚,记着华裔的传统;清明的细雨,淌着亲人的思念;清明的春风,送来新的四季。
本文参考文献:《辞海》、《万事万物溯源辞典》、陈珞珈网《山西绵山与“寒食节”、“清明节”的起源》、百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