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关于变更办公地址的通知

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

办公地点现在已经搬迁至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同时为方便大家联系,固定电话已经变更

新号码010—58562339。特此通知。

地址:北京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邮编:100035

电话:010-58562339

传真:010-58562339

邮箱:cngjzj@163.com

网站(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www.cngjzj.com/

博客(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blog.sina.com.cn/cngjzj

交通路线图 (点击观看大图)

到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行驶路线

机场线路1

从首都机场乘坐机场专线,在东直门站下车换乘地铁2号线开往西直门方向,在西直门站 C 口出站:

1、沿西直门内大街向东直行100米,右拐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2、向南直行50米,绕过 国二招宾馆 沿着中大安胡同向东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机场线路2

从首都机场内乘坐机场直达西单的大巴,在西单站下车,乘坐出租车到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1号楼。

附近公交地铁:

公交官园站:107路,运通106路

公交西直门南:387路,44路,800内环,816路,820内环,845路

地铁车公庄:地铁二号线

地铁西直门:地铁二号线

公交车公庄东:107路,118路,701路

公交车公庄北:209路,375路,392路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中心

中医药“扎根”诺贝尔医学奖发源地 登国际化新起点

2017年04月19日

复制链接 打印 大 中 小

<


中医药“扎根”诺贝尔医学奖发源地 登国际化新起点


时间:2017-04-19

来源:经济参考网 作者:王奇


  17日、18日两天,瑞典卡罗琳斯卡学院的代表Per-Johan Jakobsson教授、乌普萨拉大学的代表Ulf Göransson教授前来中国访问,相关政府部门表达了高度的重视——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的委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于文明会见两位专家,并陪同他们先后参观调研了康美药业和广东省中医院。


  在会见中,于文明代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对两位瑞典专家给予中医药的关注,特别是对屠呦呦研究员获诺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的支持表示感谢,并就他们与广东省中医院、广东省中医药科学院在中医药领域的合作进行了探讨。


  两位瑞典专家此行备受重视,和他们所代表的两所大学不无关系——这两所大学都和诺贝尔奖有很深的渊源。乌普萨拉大学是瑞典的一所公立综合性大学,成立于1477年,是北欧最古老同时也是最好的大学之一,在瑞典大学中拥有数量最多的诺贝尔奖得主和瑞典皇家科学院院士校友。卡罗琳斯卡学院则是全球知名的医学重镇,由瑞典国王卡罗十三世创立于1810年,是全球高等教育机构中规模最大的医学院,在医学教育和生物科研领域声望很高,是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评选机构,被誉为诺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发源地。


  更重要的是,两位瑞典专家带来了卡罗琳斯卡学院成立中医药研究基地的好消息。这个研究基地,由这两所瑞典大学和广东省中医院、广东省中医科学院合作成立。同时,康美药业将对研究基地的相关学术研究进行资助。


  “这次中医药研究基地的成立,意味着中医药在诺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发源地落地扎根。这一事件在中医药国际化进程中的意义,丝毫不亚于诺奖本身!”广东省中医院名誉院长吕玉波说。


  到访的两位瑞典专家代表学校,对康美药业的支持表达了敬意和感谢,并表示很高兴能和中国国内最好的中医医疗研究机构、中药企业合作。他们透露,将考察、评价和遴选研究基地的早期研究项目内容,希望吸取中医药复方优势,通过双方合作研究,最终研发出可在欧洲或以外地区临床使用的有潜力的中药产品。


  据悉,此次合作,将以卡罗琳斯卡学院医学系分子医学中心在转化医学研究领域的领先专业经验,以及乌普萨拉大学的生药系天然产物的化学和生物学研究为基础,建立一个能够进行中医药包括临床和临床前研究在内的基础研究和转化医学研究的研究平台。研究将评估现有的中医药临床大数据,集中于解释中医药的作用模式及其成分的鉴定。


  对此,于文明表示,广东省中医院、广东省中医药科学院与瑞典这两所大学的合作,是中医药领域落实“一带一路”战略倡议、推进中医药国际化的重要成果,更是落实党和国家领导人关于“促进中西医结合及中医药在海外发展,推动更多中国生产的医药产品进入国际市场”指示精神的具体举措。


  康美药业董事长、总经理马兴田表示,康美药业支持广东省中医院、广东省中医药科学院与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评选机构卡罗琳斯卡学院、乌普萨拉大学成立中医药研究基地,目的就在于使中医药在研发、创新和标准化建设上有更大突破,真正走向国际。


  于文明进一步指出,当前,中医药振兴发展正处于天时地利人和的最佳时期。而两位瑞典专家此次访问的康美药业和广东省中医院,则是中药制药和中医药医疗服务领域的两大代表、两面旗帜。希望瑞典卡罗琳斯卡学院、乌普萨拉大学和广东省中医院、广东省中医药科学院的合作取得优秀成绩,让世界上更多人关注和支持中医药;希望康美药业的加盟,使中医药能更好“走出去”。“这一合作是中医药国际化的新起点,定将结出丰硕的成果!”他强调说。


  “其实,广东省中医院在几年前就和卡洛琳斯卡学院就抗生素耐药性问题,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合作。”广东省中医院名誉院长吕玉波说,“这奠定了此次建立合作研究基地的基础。”


  2014年10月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于文明率团访问瑞典,参加广东省中医院和瑞典卡罗琳斯卡学院中医药科研合作工作研讨会,并见证了双方签署合作协议,在中医药预防治疗感染性及其他疾病研究、高级人才培养、短期进修等方面开展合作,期望通过合作推动中医药在全球控制抗生素滥用中发挥重要作用。


  双方几年前在抗生素耐药性问题上合作的意义,于2016年8月份G20领导人杭州峰会上得以体现。当时峰会发布的公报特别指出,抗生素耐药性严重威胁公共健康、经济增长和全球经济稳定。公报呼吁,“采取包容的方式应对抗生素耐药性问题”。


  于文明希望,此次广东省中医院、广东省中医药科学院与瑞典两所大学的合作,能在前期成功合作基础上,加大在防治肿瘤和慢性病方面的合作力度,进一步突出中医药特色优势,让中医药更多增进世界人民的健康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