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
办公地点现在已经搬迁至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同时为方便大家联系,固定电话已经变更
新号码010—58562339。特此通知。
地址:北京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邮编:100035
电话:010-58562339
传真:010-58562339
邮箱:cngjzj@163.com
网站(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www.cngjzj.com/
博客(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blog.sina.com.cn/cngjzj
交通路线图 (点击观看大图)
从首都机场乘坐机场专线,在东直门站下车换乘地铁2号线开往西直门方向,在西直门站 C 口出站:
1、沿西直门内大街向东直行100米,右拐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2、向南直行50米,绕过 国二招宾馆 沿着中大安胡同向东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从首都机场内乘坐机场直达西单的大巴,在西单站下车,乘坐出租车到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1号楼。
公交官园站:107路,运通106路
公交西直门南:387路,44路,800内环,816路,820内环,845路
地铁车公庄:地铁二号线
地铁西直门:地铁二号线
公交车公庄东:107路,118路,701路
公交车公庄北:209路,375路,392路
2017年11月13日
中医药法释义(39)
时间:2017-06-29
第三十九条 国家采取措施支持对中医药古籍文献、著名中医药专家的学术思想和诊疗经验以及民间中医药技术方法的整理、研究和利用。
国家鼓励组织和个人捐献有科学研究和临床应用价值的中医药文献、秘方、验方、诊疗方法和技术。
【释义】 本条是关于国家支持中医药传承和鼓励中医药文献、秘方等捐献的规定。
本条第1款规定,国家采取措施支持对中医药古籍文献、著名中医药专家的学术思想和诊疗经验以及民间中医药技术方法的整理、研究和利用。中医药古籍文献是中医药学术与理论的重要载体,它以图文形式记录了中医药学数千年来积累的丰富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文物价值,如青蒿素的发明正是受到东晋葛洪所著的《肘后备急方》中文献记载的启示,因此必须加强中医药古籍文献整理研究与保护利用,强化中医药古籍文献整理研究平台建设,发掘中医药古籍文献精华。名老中医药专家是中医理论发展、临床实践和产业发展的领军人,他们具备深厚的人文底蕴、理论功底、精湛的临床技能及生产技能,在不断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学术思想和理论体系,为后人继承中医药的博大精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在我国传统的医学宝库中,一些独具特色的民间医药,以其药源易得、使用方便、价格低廉、疗效可靠、易学易用易推广等特点,广泛流传于民间。加强对民间中医药技术方法的整理、研究和利用,也是中医药传承和创新的重要内容。
为加强名老中医药专家的学术思想和诊疗经验的传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设立研究专项,对包括国医大师在内的200多位名老中医药专家的临证经验和学术思想进行了系统的传承研究,建立了基于典型医案大数据的名老中医传承国家服务平台和面向公众服务的中医智库;开展了五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组织开展了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中药特色技术传承骨干人才培训、乡村医生中医药知识技能培训等高层次和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项目,建立了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思想和临床诊疗经验传承制度,系统挖掘整理中医古典医籍与民间医药知识和技术。
2009年《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开展中医药古籍普查登记,建立综合信息数据库和珍贵古籍名录,加强整理、出版、研究和利用。整理历代医家医案,研究其学术思想、技术方法和诊疗经验,总结中医药学重大学术创新规律。依托现有中医药机构设立一批当代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研究室,系统研究其学术思想、临证经验和技术专长。整理研究传统中药制药技术和经验,形成技术规范。挖掘整理民间医药知识和技术,加以总结和利用。”
为了更好地发展中医药事业,推进中医药现代化进程,应当进一步重视中医药古籍文献、著名中医药专家的学术思想和诊疗经验以及民间中医药技术方法,并做好这些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运用现代的方法对其进行研究论证,从而使得前人的优秀遗产得到继承、发展和利用。《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中提出:“实施中医药传承工程,全面系统继承历代各家学术理论、流派及学说,全面系统继承当代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思想和临床诊疗经验,总结中医优势病种临床基本诊疗规律。将中医古籍文献的整理纳入国家中华典籍整理工程,开展中医古籍文献资源普查,抢救濒临失传的珍稀与珍贵古籍文献,推动中医古籍数字化。”
本条第2款规定,国家鼓励组织和个人捐献有科学研究和临床应用价值的中医药文献、秘方、验方、诊疗方法和技术。流传在民间的中医验方、秘方、珍本、古籍、诊疗方法和技术都是中医药学伟大宝库的组成部分,是中医药传承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医药科技创新的重要源泉,因此,鼓励对有科学研究和临床应用价值的中医诊疗方法技术和中医药文献、秘方、验方的捐献行为,必将对中医药科学技术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对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有重大促进作用。
为了使散存在民间的中医诊疗方法技术和中医药文献、秘方、验方充分发挥作用并免于失传,国家很早就组织人力进行收集、整理和研究。同时,重视中医诊疗方法和中医药文献、秘方、验方的捐献工作,并对捐献有价值的中医诊疗方法和中医药文献、秘方、验方的个人和组织进行奖励。在1983年1月31日发布的《卫生部关于整理研究民间单、验、秘方等有关问题的通知》中,对捐献奖励的问题作出了一些原则性规定:“对献出的单、验、秘方、医籍和特效疗法等,经过筛选、临床验证、鉴定确有价值者,应视其价值的大小给予适当奖励。具体奖励办法,结合当地具体情况参照有关部门的办法自行制定。”此外,《中医药条例》第23条也规定:“捐献对中医药科学技术发展有重大意义的中医诊疗方法和中医药文献、秘方、验方的,参照《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的规定给予奖励。”
为了更好地发展中医药事业,推进中医药现代化进程,应当进一步重视有价值的中医诊疗方法及中医药文献、秘方、验方,并做好这些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运用现代的方法对其进行研究论证,从而使得前人的优秀遗产得到继承、发展和利用。组织和个人应当积极主动地捐献中医诊疗方法和中医药文献、秘方、验方,以使其发挥出更大的社会效应。(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释义》,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