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史话

联系我们

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关于变更办公地址的通知

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

办公地点现在已经搬迁至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同时为方便大家联系,固定电话已经变更

新号码010—58562339。特此通知。

地址:北京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邮编:100035

电话:010-58562339

传真:010-58562339

邮箱:cngjzj@163.com

网站(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www.cngjzj.com/

博客(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blog.sina.com.cn/cngjzj

交通路线图 (点击观看大图)

到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行驶路线

机场线路1

从首都机场乘坐机场专线,在东直门站下车换乘地铁2号线开往西直门方向,在西直门站 C 口出站:

1、沿西直门内大街向东直行100米,右拐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2、向南直行50米,绕过 国二招宾馆 沿着中大安胡同向东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机场线路2

从首都机场内乘坐机场直达西单的大巴,在西单站下车,乘坐出租车到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1号楼。

附近公交地铁:

公交官园站:107路,运通106路

公交西直门南:387路,44路,800内环,816路,820内环,845路

地铁车公庄:地铁二号线

地铁西直门:地铁二号线

公交车公庄东:107路,118路,701路

公交车公庄北:209路,375路,392路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中医史话 >> 中医史话

中国关于肛肠病的最早记载

2011年03月24日

复制链接 打印 大 中 小

<

 

 

 

 

 

 

 

 

 

中国关于肛肠病的最早记载  

 

 

 

 

 

 

    我们的祖先对肛肠疾病的认识是很早的。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山海经》中已有“痔”、“瘘”的病名,这是关于“痔”、“瘘”病名的最早记载。而且《山海经》中还记载有“栎”、“虎蛟”等治疗痔瘘的药物。

    1973年底,长沙市东郊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方,其中对外科疾病治疗内容的记载也极其丰富,书中根据痔的不同形态和症状,将痔命名为六类;牡痔(外痔)、牝痔(内痔)、血痔、脉痔、朐痒(漏)、巢者(肛门漏管),这是祖国医学对肛门疾病痔瘘分类的最早记载。《五十二病方》中还记载瘘管割治法,这表明两千多年前我国对复杂痔、瘘已开始了手术切除法。书中最早记载肛门病手术疗法,包括结扎切除法、牵引切除法、敷布法、热熨法、熏治法及肛门探查术等。

    在公元二世纪产生的我国最早的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中记载了21种治疗痔核的药物。到三世纪时的晋朝皇甫谧所著《针灸甲乙经》中记载:“凡痔与阴通者,死。”这是肛肠病合并阴道、尿道疾病的最早记载。唐代时孙思邈在其所著《千金要方》、《千金翼方》中最早提出用鲤鱼汤、刺猬皮等动物脏器治痔脏器疗法。宋代王怀隐等编著的《太平圣惠方》中最早提到使用砒治疗痔核,即:将砒容于黄蜡中,捻成条,纳入痔瘘疮中的枯痔钉疗法。元代著名外科专家李仲南在其所撰《永类铃方》(1331年)中载有肛瘘挂线术,最早实现高位复杂性肛瘘术后无肛门失禁后遗症。而西医手术至今仍无不避免术后后遗症,以上这些都说明我国古代对肛肠病的认识和治疗有独特风格,在世界居于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