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
办公地点现在已经搬迁至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同时为方便大家联系,固定电话已经变更
新号码010—58562339。特此通知。
地址:北京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邮编:100035
电话:010-58562339
传真:010-58562339
邮箱:cngjzj@163.com
网站(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www.cngjzj.com/
博客(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blog.sina.com.cn/cngjzj
交通路线图 (点击观看大图)
从首都机场乘坐机场专线,在东直门站下车换乘地铁2号线开往西直门方向,在西直门站 C 口出站:
1、沿西直门内大街向东直行100米,右拐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2、向南直行50米,绕过 国二招宾馆 沿着中大安胡同向东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从首都机场内乘坐机场直达西单的大巴,在西单站下车,乘坐出租车到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1号楼。
公交官园站:107路,运通106路
公交西直门南:387路,44路,800内环,816路,820内环,845路
地铁车公庄:地铁二号线
地铁西直门:地铁二号线
公交车公庄东:107路,118路,701路
公交车公庄北:209路,375路,392路
2018年11月30日
“高粱之变,足生大丁”之我见
2018-11-09 健康报
《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中的“高粱之变,足生大丁,受如持虚”,自唐·王冰首注后,歧义纷起。王冰在《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一书中,把“足”释为“脚”,通俗明白。对此,宋·林亿有异议,他在《新校正》中说:“丁生之处,不常于足,盖谓高粱之变,饶生大丁,非偏着足也。”林亿释“足”为虚词,作“饶”解,即“多”也。此注一出,后世医家、校注家争论纷起,其主要争论点在于对“足”字的理解,是实指还是虚词决定了对经文的理解不同,至今未有定论。
笔者认为,“足生大丁”之“足”应为实词,即手足之足,经文“高粱之变,足生大丁,受如持虚”就是痛风急性发作的形象描述,不必作其他解释。以下试从三个方面加以说明。
首先,从中国语言文字的发展过程看,表示人体部位之词,早在殷商时期就已固定,延续至今未变,如口、手、目、耳、足等。先秦典籍中对“足”的使用甚多,均作名词,可释为“脚”。如《尚书》的“跣弗视地,厥足用伤”,《论语》的“启予足”“足躩如也……足蹜蹜如有循”“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内经》成书于战国至秦汉时期,作为医学经典,其语言简洁明了,绝少假借。如《灵枢》曰:“委中以下,至足小趾旁,各六腧”。“足”在《内经》中出现频率甚高,皆指“脚”,别无他义。
因此,从先秦典籍和《内经》本身对“足”的使用习惯和规律看,“足生大丁”之足应该是实词,即“脚”。
其次,经文的语序语气解读。
“高粱之变,足生大丁,受如持虚”是一个描述事实的肯定句式。“变”一般用于突发性改变,强调“突发性”而非“渐进性”,如政变、兵变等。《说文》:“变”,更也”,改变、变化之意。《易·系辞下》曰:“穷则变”,“变”代表事物起了本质的改变。《素问·六微旨大论》曰:“成败倚伏生乎动,动而不已,则变作矣。”这里的“变”就是指本质的改变。身体由常到病是质变,“高粱之变”后边紧跟着“变”的结果,即“足生大丁”,从语序语气上看已无用虚词修饰的必要。经文用“足”言其病发部位,“大丁”则形象地描绘了病变的特征。
再次,从临床上看,“高粱之变,足生大丁”符合痛风急性发作的临床特点。
从临床上看,痛风急性发作常常是突发性的,一般多发于足部,大脚趾和脚踝关节是好发部位,红肿热痛,状如大丁,其发甚速,且与大量进食膏粱相关。古人观察到这一现象具有普发性和规律性,这才有了“高粱之变,足生大丁,受如持虚”这样形象的描述。
总之,无论是从语言文字的发展,还是从经文语义看,尤其着眼于临床痛风发作特点,“高粱之变,足生大丁,受如持虚”描述了进食膏粱厚味所引起的痛风急性发作:丁生于足(脚),其发也速(突然),就像拿着一个空器皿盛物一样(容易),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