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关于变更办公地址的通知

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

办公地点现在已经搬迁至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同时为方便大家联系,固定电话已经变更

新号码010—58562339。特此通知。

地址:北京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邮编:100035

电话:010-58562339

传真:010-58562339

邮箱:cngjzj@163.com

网站(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www.cngjzj.com/

博客(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blog.sina.com.cn/cngjzj

交通路线图 (点击观看大图)

到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行驶路线

机场线路1

从首都机场乘坐机场专线,在东直门站下车换乘地铁2号线开往西直门方向,在西直门站 C 口出站:

1、沿西直门内大街向东直行100米,右拐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2、向南直行50米,绕过 国二招宾馆 沿着中大安胡同向东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机场线路2

从首都机场内乘坐机场直达西单的大巴,在西单站下车,乘坐出租车到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1号楼。

附近公交地铁:

公交官园站:107路,运通106路

公交西直门南:387路,44路,800内环,816路,820内环,845路

地铁车公庄:地铁二号线

地铁西直门:地铁二号线

公交车公庄东:107路,118路,701路

公交车公庄北:209路,375路,392路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第十届中医药发展论坛在京举行

2018年12月02日

复制链接 打印 大 中 小

<

第十届中医药发展论坛在京举行

就“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助力健康中国战略”建言献策


2018年12月02日 人民政协网


      人民政协网北京12月2日电(记者 李木元)靠着一根针、一把草,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医药在我国各族人民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和与疾病作斗争中逐步形成并不断丰富发展,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国家大力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大背景下,如何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这是一个值得中医药界乃至整个医药领域探讨的重要话题。


      12月1日,由中国民族卫生协会主办的第十届中医药发展论坛在全国政协礼堂举行,主题就是“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助力健康中国战略”。这是一次在中医药领域具有重大影响力的会议,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白立忱出席会议,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韩启德、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阿不来提·阿不都热西提、张梅颖分别为论坛发来贺信;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科学家屠呦呦发来贺词。


      中医药为什么能够在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中发挥重要作用?原卫生部部长高强谈了自己的体会。他说,中医药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是我国各民族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共生共存,逐渐形成的医疗、保健、强身、养神等维护健康的理论体系和技术体系,是中国的国粹。“我没有学过中医药,也没有从事过中医药工作,不懂得中医药的一些奥秘和技术。但是我热爱、我相信、我维护中医药,我也在思考中医药。”


      通过思考,高强总结出了中医药的四大特征:一是历史性。中医药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由弱变强,几千年来经久不衰,历久弥新,至今仍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二是大众性。中医药不是出自于少数文化精英之手,虽然历史上出现过很多的中医药大师,但是他们深深植根于亿万民众之中,是亿万中华民族儿女在生活中造就了中医药,滋养了中医药,哺育了中医药。三是包容性。中医药包括汉族医药和维吾尔族、藏族、苗族、壮族医药等各民族医药。各民族医药互相借鉴、融会贯通,既保留各民族所具有的特色,也像石榴籽一样抱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兼容的中医药体系。四是科学性。中医药的理论和西方现代医学理论有很大的区别。中医药不是靠外力去干预疾病,不是靠手术去切除病灶,也不是靠药物去杀死病菌,而是靠中医药和中医的手段,调动人的机体内的蕴藏的力量,靠增强人们自身的抵抗力和免疫力,可以称其为“内力学说”。正是由于中医这种“内力学说”的独特性,才形成了中医的同病异治,异治同效。不同于西方医药的标准化,中医药治病防病因人而异,体现了它的精准性。


      不过,高强指出,中医药也面临着很多突出的困难和问题:一方面,中医药在国内医药市场上、医药服务上所占的比重在逐渐下降。另一方面,中医药在世界医疗、医药市场中的推广面临着很多障碍。


为了振兴中医药,高强建议:加大中医药创新发展的力度;在健康中国建设中发挥中医药独特的作用;建立全社会关注中医药、爱护扶持中医药、发展中医药的政策体系、资助体系和保障体系。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于文明在论坛上表示,传承发展中医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是我国各民族医药工作者共同的责任使命。新时代中医药在健康中国建设和保障人民健康中大有所为,他建议:


      一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把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提高质量,优化服务,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质优的中医药服务,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中医药服务需求。


      二是坚持“大卫生、大健康”发展理念,增强中医药发展自信,在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中,瞄准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等重点领域发力,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重大疾病治疗和疾病康复中的重要作用,推动“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努力实现全方位、全周期维护人民健康,激发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潜力和活力,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个性化健康服务。


      三是坚持传承创新,发挥中医药的应有价值作用。中医药的发展需要传承,也需要创新,传承是中医药发展的根基,创新是中医药发展的生命力。没有传承中医药的发展就没有根和魂,没有创新中医药的发展就没有坚强的时代活力和独特的价值作用,传承与创新是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双轮驱动,是提升中医药疗效和服务能力的根本举措。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肛肠科主任安阿玥表示,党的十九大报告再次重申“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方针,完全符合我国国情、符合时代发展要求。但相对西医而言,我国中医药发展比较缓慢,特别是中医药科研成果成功转化的相对较少,主要是体制机制存在问题:一是科研立项多,但成果少;二是科研成果转化率低;三是重视科研前沿研究,对基层实际需求关注少;四是体系建设存在问题。“未来加强中医药科技成果转化,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迫在眉睫!”


      安阿玥同时表示,包括汉族医学、藏医、回医、维医、蒙医等在内的各民族医药以及民间传统医药的一些验方、土方,都有其独特的功效,要保护,要继承发展。但不能急功近利,夸大其词,如有益胃生津、滋阴清热作用的石斛被炒作为“抗癌神器”、提高免疫力必备之品,这对百姓是误导,也会损害中医药的健康发展。


      中国民族卫生协会会长吴英萍在论坛上表示,中医药发展前景光明、任重道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为中医药振兴发展提出了新目标、新任务、新要求。我们应当遵循总书记的指示,着力研究探索中医药振兴发展的新思路、新途径和新方法,充分运用中医药未病先治、疗效确切、负作用小、费用低廉等特色优势,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治疗重大疾病、健康恢复和卫生保健等方面的作用,在健康中国建设中大展身手,在促进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大展身手,在提髙人民健康水平中大展身手,在服务“一带一路”倡议中大展身手。


      论坛由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原办公室主任伊丽苏娅主持。中国民族卫生协会创会会长、原卫生部监察局局长郁德水,国医大师孙光荣等领导、专家在论坛上分别致辞。


      据悉,论坛围绕中医药继承、创新、发展等问题进行探讨。邀请国内外业界精英,从中医药走出去、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建设等多个维度,管窥中医药健康服务的未来发展与格局,发掘、推介、展示最具特色的中医药特色技术,提高基层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推动其健康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