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
办公地点现在已经搬迁至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同时为方便大家联系,固定电话已经变更
新号码010—58562339。特此通知。
地址:北京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邮编:100035
电话:010-58562339
传真:010-58562339
邮箱:cngjzj@163.com
网站(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www.cngjzj.com/
博客(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blog.sina.com.cn/cngjzj
交通路线图 (点击观看大图)
从首都机场乘坐机场专线,在东直门站下车换乘地铁2号线开往西直门方向,在西直门站 C 口出站:
1、沿西直门内大街向东直行100米,右拐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2、向南直行50米,绕过 国二招宾馆 沿着中大安胡同向东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从首都机场内乘坐机场直达西单的大巴,在西单站下车,乘坐出租车到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1号楼。
公交官园站:107路,运通106路
公交西直门南:387路,44路,800内环,816路,820内环,845路
地铁车公庄:地铁二号线
地铁西直门:地铁二号线
公交车公庄东:107路,118路,701路
公交车公庄北:209路,375路,392路
2019年01月12日
人民日报:促进少数民族医药传承创新应用发展
2019-01-11 人民日报
少数民族医药是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时候都不能偏废。要让少数民族医药薪火相传,生生不息,为人类健康增色添彩。
在近期举行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三届常会上,我国申报的“藏医药浴法——中国藏族有关生命健康和疾病防治的知识和实践”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藏医药浴法,藏语称“泷沐”,主要通过沐浴天然温泉或药物煮熬的水汁或蒸汽,调节身心平衡,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一类是以矿物质为主的“五类温泉”浴法,一类是以5种植物药材为基本方的“五味甘露”浴法。
藏医药是中华民族医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藏浴成功申遗,让更多人将目光聚焦到少数民族医药。我国少数民族众多,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少数民族医药。这是各民族人民实践与智慧的结晶,亟待挖掘、保护和传承。
近年来,少数民族医药传承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有35个民族发掘整理了本民族医学资料,藏族、蒙古族、维吾尔族等共15个民族设有本民族医药的医院,7种少数民族医药专业纳入国家医师资格考试。2017年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增加43个少数民族药品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民委等13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强新时代少数民族医药工作的若干意见》,使少数民族医药发展工作迎来新局面。
当前,少数民族医药发展面临的首要难题是人才匮乏。有的少数民族医药以口传心授为主,强调个体经验的积累和体验型的学习方式。目前,受传承人老龄化、潜在传承人数量锐减、传承人受教育程度低等因素的影响,少数民族医药的传承大大受限,本来已经稀有的人才濒临严重断层危机。以畲族为例,缺少关于畲族医药的文字资料记载,仅存的畲医文献只是以图画或汉语注音形式保存,医疗器具留存极少,增加了传承的难度。同时,少数民族医生面临执业资格与职称晋升难题。有些人是祖传世家,没有医学学历,无法评定专业技术职称,而且年龄偏大,参加执业医师确有专长考核还有难度。
另外,资源流失让少数民族医药变得“罕见”。好的药方需要地道的药材才能发挥功效,但是,不少生物物种正濒临灭绝。以黎医为例,秘方中有一些独特的药材日益稀少,如果不保护好,药材灭绝了,就算有再好的秘方也没有任何意义。因此,抢救濒危少数民族医药,就是与时间赛跑,刻不容缓。
除了藏医药浴法列入人类非遗名录,我国还有部分少数民族医药被列入国家非遗名录。为了避免少数民族医药消失,亟须有关部门加大扶持和保护力度,建立健全政策保障机制。《中医药法》规定,加大对少数民族医药传承创新、应用发展和人才培养的扶持力度,加强少数民族医疗机构和医师队伍建设,促进和规范少数民族医药事业发展。将《中医药法》落到实处,才能让少数民族医药惠及更多百姓。
少数民族医药是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时候都不能偏废。要让少数民族医药薪火相传,生生不息,为人类健康增色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