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视点

联系我们

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关于变更办公地址的通知

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

办公地点现在已经搬迁至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同时为方便大家联系,固定电话已经变更

新号码010—58562339。特此通知。

地址:北京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邮编:100035

电话:010-58562339

传真:010-58562339

邮箱:cngjzj@163.com

网站(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www.cngjzj.com/

博客(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blog.sina.com.cn/cngjzj

交通路线图 (点击观看大图)

到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行驶路线

机场线路1

从首都机场乘坐机场专线,在东直门站下车换乘地铁2号线开往西直门方向,在西直门站 C 口出站:

1、沿西直门内大街向东直行100米,右拐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2、向南直行50米,绕过 国二招宾馆 沿着中大安胡同向东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机场线路2

从首都机场内乘坐机场直达西单的大巴,在西单站下车,乘坐出租车到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1号楼。

附近公交地铁:

公交官园站:107路,运通106路

公交西直门南:387路,44路,800内环,816路,820内环,845路

地铁车公庄:地铁二号线

地铁西直门:地铁二号线

公交车公庄东:107路,118路,701路

公交车公庄北:209路,375路,392路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媒体视点 >> 媒体视点

中医药科普宣传工作应有硬指标

2011年04月22日

复制链接 打印 大 中 小

<

 

 

 

 

 

中医药科普宣传工作应有硬指标 

 

 


 
□ 孟长海 河南中医学院 

 

 


 
  有报道称,安徽省中医院与该院各临床科室主任签订了年度综合目标管理责任书,明确规定每个科室每年必须提交12篇以上科普文章,并且在媒体至少“露脸”5次。这个报道,笔者看后十分欣慰。

  近些年来,很多学者和专家针对科普工作提出了不少观点,其根本认识在于要提高中医药科普文章或著作在工作认定或者职称晋升中的地位,给予中医科普工作者肯定。

  这样的观点很好,因为中医药的发展不仅仅是依赖于中医药的专业化、学术化,更依赖于中医药知识的普及化。作为一种古老的医学模式,其本身就与现代的文化模式和群众的接受力有一定的距离,影响到了中医药的大众化普及。

  所以,对于中医药的发展,也必须培养这样的一批专家,就是把中医的经典语言、传统语言和艰涩的医学知识通过科学的、简易的手段和渠道传递给群众。让老百姓知道什么是真正的中医,知道中医的思想是什么、中医治疗疾病的手段有哪些;哪些是中医的思想,哪些不是中医或者盗用中医的东西。

  而要让百姓知道这些,指望医院或者专业的教授去讲解是不现实的,必须通过一定的中医药科普杂志或者报刊进行介绍,广而告之。这就必须有一支很好的队伍,既通晓中医知识又善于写作的科普作家队伍。

  多年来,有很多有志于中医药科学普及的学者做出了很多的努力,但在中医药科普队伍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是科普队伍良莠不齐。真正能做到既懂中医而又善于写作的作者并不多,很多时候是懂中医的不会写,会写的不懂中医,这样的问题对于中医的长久发展会产生制约。

  二是中医药科普的价值还没有充分的认可。从全国来看,对于中医科普文章的认可度都比较低,很多单位在职称晋升时是不考虑科普作品的,无法调动起更多的专业人士。

  三是科普书籍或者是科普杂志很少,科普阵地不足。

  这次,安徽省中医院通过内部制度的约束,将科普作品纳入到工作量化考核,可以说是一个值得肯定的事情,这充分说明了医院领导对科普工作的重视。

  而通过这样的制度,对于那些坚持写科普文章的工作者是一个很好的激励和肯定,写科普文章不再是兴趣的问题,而是一份责任,一份工作,这样的认可很重要。

  同时,通过科室的量化考核,也让那些专家学者在工作之余有压力参与到科普作品的创作中去。这不仅对于医院知名度的提升有意义,而且对于中医药科普工作者来讲无疑是一剂强心针。

  笔者认为,安徽省中医院的好制度迈出了中医科普工作规范化的第一步,而对于今后中医药科普工作,还需要更多中医药界同仁的不断努力。这就要进一步做好几项工作:

  一是进一步加大对当前中医药科普领域的规范化管理。要将那些善于写作又精通中医,或者关心中医的人士集中起来,加强写作队伍建设。

  二是要进一步提升中医药科普作品的社会认可度,对于科普作品可以根据作者的具体情况分级管理认定;对在报纸、科普期刊等媒体上发表的科普文章应该和学术期刊的文章一视同仁。

  三是要落实科普工作的奖励措施,要给予科普工作者以高度的肯定,激发他们的写作欲望。促使更多的知名中医专家、学者参与到科普的创作中来。